新闻背景
最近一段时间,“3000元化妆品用完后空瓶竟卖300元!”冲上热搜,引起大家对于化妆品空瓶的关注。究竟为什么一个空瓶就能卖出这样的高价格?这背后隐藏着一条怎样的产业链呢?
从公安机关目前侦办的案件来看,有些团伙已形成了上下游完整产业链,制假售假团队形成了生产—售卖—虚假防伪查询的完整闭环链路,让假货在包装、商标上与正品高度相似。
目前,收购空瓶以造假的手法已被相关平台关注。有些二手平台搜索空瓶后,会收到风险提示。而不少化妆品品牌,也推出了官方渠道的“空瓶回收计划”对正装空瓶进行回收。
那么,回收化妆品瓶的行为一旦与制假售假沾上边是否涉嫌违法呢?二手平台应该怎么做?
律师分析 岳屾山律师表示,第一个层次,它是一种民事侵权行为,就是侵犯了化妆品品牌的商标权。行政责任方面,这种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,市场监管部门是可以责令停止侵权,然后没收销毁这些侵权产品的,包括用于制造侵权商品、伪造注册商标的标识的这些工具。 情节严重的话可能会涉嫌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,一般来讲,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的会处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。情节如果特别严重,将会处3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。 岳律师建议,网络平台能够更严格审查,加大相应的巡查力度,对这类可能会涉及瓶子回收的行为进行限制。另外,需要多方来共同处理,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对相关违法行为的巡查,包括处理的力度,从而尽量打击到这种黑产业链。
北京岳成(广州)律师事务所已开通在线服务,扫码进入进入小程序